走特色化差异化发展之路 推动潮州实现高质量发展

  本报评论员

  市委十四届七次全会提出,走特展之州实质量“要发挥好我们的色化文化、产业、差异城市、动潮侨乡等特色优势,现高挖掘发展潜力,发展坚持走特色化差异化发展之路,走特展之州实质量加快推进高质量发展”,色化这充分体现了市委审时度势,差异牢牢把握住时代的动潮发展脉搏,科学谋划的现高精准定位,对潮州加快推动高质量发展,发展全力建设沿海经济带上的走特展之州实质量特色精品城市,为广东在新时代继续走在前列作出应有贡献具有重大的色化现实意义和指导意义。

  走特色化差异化发展道路,差异就要大力发展实体经济,全力开创高质量发展新局。当前,潮州推动高质量发展的要素供给不足,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缓慢,支撑动能转换的新兴产业基础较为薄弱,亟需我们深化供给侧改革,加快建设现代产业体系,提高制造业的质量和效益,为潮州加快振兴发展注入新的活力。这就要求我们要做强做优“八大支柱”产业,深入实施新一轮工业企业技术改造,全力推动陶瓷、食品、服装等传统产业提质升级。要以益海嘉里等百亿级重大产业项目为带动,着力引进一批投资规模大、技术水平高、产业带动强的战略新兴产业,打通上下游产业链条,全力打造新材料、新能源、生物医药健康“5个500亿级”产业集群。要贯彻实施“实体经济十条”“民营经济十条”等系列惠企措施,精准有力帮助民营企业破解“成本高”“融资难”“招工难”“审批难”等卡脖子难题,加大“个转企、小升规、规转股、股上市”引导扶持力度,推动民营企业做大做强。

  走特色化差异化发展道路,就要促进文化与经济大融合,全力推动潮州从文化资源大市向文化经济强市转变。当前,文化产业越来越成为支柱性、先导性、引领性的产业形态,在经济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面对新的发展机遇,我们要充分发挥潮文化独特优势,大力实施“文化+”战略,培育发展文旅产业,丰富文化业态,把文化产业打造成为经济新支柱,实现特色发展。要聚焦古城保育活化,扎实推进古城“微更新”“微改造”,加快街巷景观改造和片区更新,推进“百家修百厝(祠)”,加强牌坊街、中山路等街区的业态引导和规范管理,拉长“民居观光、非遗展示、工艺创作、茶馆客栈”文化旅游产业链;要以古城文化旅游为引领,拓展工业旅游、红色旅游、滨海旅游、乡村旅游,完善配套服务,打造世界潮文化旅游体验目的地;要创建一批文化科技公共服务平台,推动潮文化元素更好融入陶瓷、服装、不锈钢、食品等特色产业,实现传统制造业从“卖资源”到“卖文化”转型。

  走特色化差异化发展道路,就要围绕全省“一核一带一区”新格局,强力谋划推进“一体两翼三带四平台”建设,力促区域协调发展。要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实施新一轮“八个十”项目,科学谋划、配套建设学校、医院、市场等公共设施,补齐发展短板,增强发展后劲;要深入实施交通强市发展战略,立足提高市际、市域和市内交通可达性、便捷性和安全性,致力打造外联大湾区、内通“体翼带”的立体综合交通体系;

  要推进重大发展平台建设,构建产业发展新载体、拓展城市发展新空间、打造区域发展新引擎。同时,要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引导和鼓励人才到农村创业兴业,打造主导产业,发展“一村一品、一镇一业”,推动富民强村;要把办好“潮州菜师傅”工程作为带旺产业、促进就业的重要举措,全面打响潮州菜人才培养、品牌提升、标准化建设和产业化建设“四大工程”。

  面向新征程,我们要有直面困难改革创新的勇气;面向新征程,我们要有抢抓新机遇推动新发展的信心;面向新征程,我们要对标先进增创新优势的决心。新的征程,只要我们找准新发展定位,坚持新发展理念,实施新发展战略,坚定信心、埋头苦干,我们的经济一定能更加稳健向好,我们的家园一定能更加美丽迷人,我们的发展成果一定能更多地惠及百姓,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一定会越来越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