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剧春班:万人空巷拉满广府年味

广东粤剧院二团在电白旦场村演出的粤剧春班剧目《刁蛮公主戆驸马》,由著名粤剧表演艺术家曾小敏和彭庆华主演。春班

广东粤剧院二团在电白旦场村演出的空巷春班剧目《刁蛮公主戆驸马》,由著名粤剧表演艺术家曾小敏和彭庆华主演。拉满

  “演出即将开始,广府请主办方鸣炮!年味”主持人话音刚落,粤剧舞台的春班正前方便响起了劈里啪啦的鞭炮声,锣鼓声也适时奏响——台下过万名观众期盼已久的空巷大戏终于开场了……这是粤剧“春班”寻常的一幕。每年春节期间,拉满这一幕便会在广东地区的广府城乡不断上演。

  俗话说,年味无鸡不成宴,粤剧无戏不成年。春班广东地区尤其是空巷珠三角、粤西的城乡都有邀请粤剧团下乡演出的习惯,因此春节是各个粤剧院团的黄金档期——春班,鼎盛时期有上百个粤剧团体活跃其中,仿佛在打擂台——春班的火爆与否,说明一个剧团的受欢迎程度。龙年的春班依然如此。

  剧团

  一年中最忙碌的日子

  “今年的春班真的特别热闹!上半场是大年初三至初八在剧院的‘新年睇大戏’,票房火爆,几台经典粤剧,场场爆满,一票难求,年轻戏迷来自四面八方,也有一家老小相伴而至,他们热烈谈论着粤剧,合影留念,为精彩表演鼓掌欢呼……这样的场景,以往可能只有电影院才有,如今在广东粤剧艺术中心也已成为常态。”广东粤剧院党委书记、院长曾小敏说,“当然,下半场更精彩。大年初九之后,广东粤剧院的两个团都在乡下演出了。总而言之,我们今年的春班很旺场!”

  广东粤剧院一团团长文汝清也告诉南都记者,万人空巷看春班,那场面实在太壮观了。“一年之计在于春,每年春班都是我们所期盼的。我们一年演出最多的就是在春节。我在广东粤剧院也已经历了二十多个春班。譬如粤西地区,每条村都有年例,上百个粤剧团受邀春节期间来演出,这才是过年的味道。”

  据介绍,广东粤剧院的春班今年非常旺场,从大年初三一直持续到三月底,从广州到珠三角再到粤西地区,《刘金定斩四门》《刁蛮公主戆驸马》《红鬃烈马》《五女拜寿》《观音情度韦陀天》《紫钗记》《唐宫香梦证前盟》《睿王与庄妃》《洞庭良缘》《梦断香销四十年》《张九龄》等精彩大戏陆续在台山、茂名、南海、化州、北海、韶关等地上演,丁凡、曾小敏、蒋文端、文汝清、刘建科、冼鉴棠、岑海雁、吴泽东、梁晓莹、梁筠菱等名家轮番登台献艺,成为戏迷翘首以盼的春节文化大餐。

  老倌们

  台下人山人海,感动!

  2月20日是茂名电白旦场村年例,广东粤剧院二团自2月19日起受邀在村里连演四个晚上。年例当晚剧目是曾小敏与彭庆华的《刁蛮公主戆驸马》。该戏是粤剧戏宝之一,自20世纪40年代以来历演不衰。名家登场非同凡响,村里公告是晚上八点开场,但下午一点多就有很多观众在舞台下等待。

  “在乡下演出,虽然不像城市里的场地、音响那么专业,但胜在有氛围。开场幕布一拉开,台下人山人海。”曾小敏坦言,“看到观众这么热情,我们也非常感动!”由于观众太多,南都记者也是站着看完整台戏的。舞台上,曾小敏饰演凤霞公主,她扮相靓丽娇俏,把公主既聪明善良又刁蛮骄纵的特点拿捏到位,生动有趣;彭庆华饰演三关元帅孟飞雄,成功塑造了驸马“戆”而不呆的特点。两朵“梅花”配合默契,彼唱此和、将“不是冤家不聚头”的甜蜜爱情演绎得淋漓尽致,观众如痴如醉,大呼过瘾。

  2月21日晚上,南都记者来到了化州茅山村,探班在这里演出的广东粤剧团一团,当晚上演的是国家一级演员文汝清与梁筠菱主演的《唐宫香梦证前盟》,讲述唐明皇与杨贵妃的爱情悲剧。谢幕后,还穿戴着华美的戏曲服饰的文汝清,被一群热情的粉丝堵在舞台轮流合影。在工作人员的劝说下,粉丝们才恋恋不舍地慢慢散去。

  “其实今晚我很紧张,因为《唐宫香梦证前盟》是我师傅丁凡的首本名剧,今晚是我第一次演出全剧,师傅坐了好几个小时的车专门来现场给我打气,十分感恩。”向来以沉稳著称的文汝清对南都记者说,“这次出发前专门在剧院密锣紧鼓地排这台戏,花了一个多星期,今晚观众的掌声让我们觉得努力没有白费。当然,茅山村是我妈妈的娘家,是我半个家乡,整条村的人都是我的亲友团,我在他们面前可以呈现自己最好的演出状态,这种感觉太棒了。”

  现场目睹爱徒成功演出的著名粤剧表演艺术家、梅花奖获得者丁凡,自20世纪80年代便开始参与春班演出。丁凡告诉南都记者,“我们粤剧春班的演出,也在一定程度上见证了粤西当地的乡村振兴。”

  丁凡回忆起自己30年前第一次来粤西“做春班”——交通不便,要花十多个小时才到达演出地点;戏台用竹子临时搭建,演武戏很忐忑;住宿不便,演员们都是自带铺盖,分散住在村里。“虽然条件不好,但是氛围很好!台下黑压压一片都是看戏、懂戏的观众,掌声、叫好声恰到好处!火爆的现场让我们演员好兴奋。就连红线女老师第一次来粤西睇春班,都被人山人海的热情观众感染,忍不住唱了三首粤曲!如今,粤西的经济发展起来了,文化大楼、文化广场都十分气派,但粤西人民对粤剧的喜欢代代相传根深蒂固,让他们欣赏水平提高了,对戏的要求也提高了,使得各地区剧团之间形成了相互竞争、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

  梅花奖获得者蒋文端对万人空巷看春班的热情也深有感触。“以前春班演出都是在乡村临时搭建的露天舞台,凹凸不平,演员走圆场时或打跟斗时经常会出现小状况。拗柴(崴脚)我没试过,但因为要用脚趾抓住地面,太紧张,结果脚抽筋了,只能强忍,最后是一拐一拐地走入后台的……有几次还在台上晕过去了。”端姐说,“但我们从来都是做足戏,交足功课。春班的观众眼睛最雪亮,你哪怕有一点点放松,他们都能看得见,感受得到。”

  正在这时,有熟门熟路的粉丝专门给端姐送来了化州当地的特产糖水,给她结束后当宵夜。“印象最深刻的是,前排抱着孩子来看戏的奶奶,怀里的孩子已经睡着了,但大人依然看得很投入,那一刻觉得,一切辛苦都是值得的。”端姐如是说。

  戏迷

  坐车千里追春班,值得!

  粤西地区是粤剧的福地,粤剧在粤西大地上有着雄厚的群众基础。廖婆婆88岁了,对粤剧的热爱依然不减,“很喜欢看!看了几十年啦!”说起粤剧,她眼里闪着光:“年轻时最喜欢在年例的时候去人挤人、睇大戏,最近几年腰椎做了手术,不能久坐,‘春班戏’就在屋子里听(广场传来的粤剧声),听到熟悉的粤曲也很满足。”

  南都记者在舞台前见到一位自称来自博贺港的戏迷。“在我们这里,年例大过年,过年可以不回来,但年例一定要回来。粤剧真是耐听,小时候不喜欢,年纪大了反而听出韵味来了。”他感触地说,“如今粤剧成了我的乡愁。”

  除了本地观众,追春班的戏迷还有来自省内其他城市,甚至全国各地。00后戏迷大猫是电白本地人,在深圳长大,广州工作。趁着假期,一路跟着春班走过了化州、吴川、湛江等地,再跟着回到了家乡,“小时候,年例时若有空,爸爸妈妈就会带我看年例大戏,风吹幕动的惬意感、热热闹闹的人群、风中夹带着的烧烤味道,以及期待开场的心情,成为我记忆中美好的存在。”大猫因为粤剧《白蛇传·情》开始追粤剧。“新年睇大戏和春班都看,各有各精彩,在乡下的戏台,舞台表演更加生活化!”

  来自河北秦皇岛的小吴,为了亲身体验原汁原味的春班现场,她坐了30个小时的火车,又辗转大巴、三轮车、摩托车,一路跟着广东粤剧院从江门、广州再到茂名,“这一趟很值得,让我见到了粤剧接地气的一面。村民们都很懂戏,粤剧氛围特别好!”

  来自广州的70后陈女士最早是因《决战天策府》而“入坑”粤剧的,她从2016年开始追春班,“有些戏码的版本,只有在春班才能看到,例如昨晚在鳌头镇的例戏《六国大封相》,特别原汁原味。在乡下看春班,鞭炮声、烟花声、锣鼓声、掌声,声声不息,加上时值年例,人多戏多娱乐多,非常有年味!”

  演出散场后,一位妈妈带着儿子走到了后台,跟剧团的演员咨询如何报考广东粤剧学校。小朋友自称姓杨,家在吴川塘缀镇,因为爷爷喜欢粤剧,他一两岁的时候就看粤剧了,三岁开始学花旦戏,先是跟着电视学,后来还受到吴川市粤剧团花旦的指点。“我马上就要升六年级了,我想去报考广东粤剧学校。我喜欢蒋文端的唱腔,我的理想是当一名男旦。”他仰着小脸蛋,很认真地看着记者,眼神十分坚定。

  采写:南都记者 周佩文 实习生 王彦柠 通讯员 林楷虹 图片由广东粤剧院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