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走基层】饶平县建饶镇锡坑村: 扶贫先扶志 真正“拔穷根”

40491550797509185.jpg

  􀳊 本报记者 丁玫

  “自从帮扶单位和驻村工作队来了以后,我们的新春先扶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越来越好了!走基镇锡志真正”饶平县建饶镇锡坑村47岁的层饶贫困户曾庆漳深有感触地说。

  2009年,因家中贫穷,建饶曾庆漳的坑村前妻与他离婚后出走,他只得一人带着两个年幼的扶贫孩子及75岁的老母亲,在艰难的拔穷根生活中苦苦挣扎。“那时候老母亲生病,新春先扶我连带她去看病的走基镇锡志真正钱都拿不出来。”说起辛酸往事,层饶曾庆漳哽咽了。平县

  “工作队了解我家的情况后,经常鼓励我要树立生活的坑村信心,为孩子、为将来考虑。”帮扶单位帮助他盖新房,购买茶苗化肥等生产物资,建焙茶房,添置揉茶机、散茶机、滚筒机等设备,曾庆漳向记者一一介绍。在工作队的支持下,曾庆漳还参加了“农村青年人才助力精准脱贫主题研修班”等各类培训班,提高种茶制茶技术。

  现在,曾庆漳娶了新娘、住进了新房,学会了在互联网上销售茶叶,茶园从原来的四五亩发展到现在的45亩,拥有了稳定的客源,茶叶收入从每年的1.3万元增长到4.3万元。

  扶贫先扶志,扶贫必扶智。驻村第一书记兼队长张伟荣告诉记者,作为扶贫人员,一定要把扶贫与扶志、扶智有机结合起来,既要送温暖、送帮助,更要送志气、送信心,从根本上让贫困户“自造血,拔穷根”。

  锡坑村位于饶平县建饶镇南部,面积约1.9平方公里,是新时期精准扶贫省定贫困村之一,现有户数82户,人口378人,其中贫困户5户26人。

  锡坑村是我市自扶贫困村,2016年5月,由市政协办公室牵头市税务局、市中行、市人行、市盐业、市凤凰水电厂等6个单位组成帮扶领导小组进行定点帮扶。驻村以来,帮扶单位各成员单位领导、责任人经常到村走访入户,了解贫困户实际需求,解决村里的实际困难。

  茶叶生产是该村的主要特色产业。帮扶单位及工作队利用自筹资金和扶贫专项资金,帮助贫困户及农户发展茶叶种植。除购买优质茶苗、制茶设备和化肥农药外,还成立了村茶叶专业合作社、“乡城品”电商平台、互助社,同时组织农户参加农科技能培训,提高农户茶叶加工制作水平,提升茶叶质量,发展茶叶生产。

  今年,村里的5户贫困户都建成了茶叶制作工场并投入使用,他们的茶园面积从9.6亩扩展到113.6亩,茶青产量从原来每年约4500公斤提高到现在约1万公斤,茶叶收入由约5万元增加到12万元。“贫困户从以前只能低值卖茶青,发展到能够自己制作成品茶叶,甚至收购茶青进行加工,大大增加了收入。”张伟荣说。

  经过近三年的产业扶贫,锡坑村已基本形成“产、供、销”的茶叶产业链,全村农民和贫困户的收入稳步提高,全村贫困户5户26人实现“两不愁三保障一相当”和“八有”,已全部达到脱贫目标。

  在锡坑村走了一圈,记者发现,村道实施了硬底化改造,平坦干净,休闲湖廊及文体活动广场是村民茶余饭后的好去处;庭院、房前屋后的垃圾点、猪圈变成了种满花草的小花圃,空气清新,鸟语花香;淤塞的溪流沟渠被疏通了,排水管道实行雨污分流,大雨过后的村庄不会再浸水……张伟荣指着村里随处可见的文化创意墙说:“你们看,这些反映乡风文明的墙体画报,还是一位村民画的呢!”曾经脏乱的小村庄如今已旧貌换新颜。

  张伟荣表示,接下来,帮扶组将继续采取多种有效帮扶措施,探索通过引进农业龙头企业、扶持种养大户等方式,提高锡坑村茶叶的生产、加工能力及市场竞争力,进而带动贫困户及广大农户生产发展,稳步提高收入,实现产业发展、乡村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