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开展“殡仪馆公众开放日”活动,感受生命“最后一站”

  什么是广州馆公感受3D遗体修复?如何通过“天堂信箱”将信件“投递”给逝去的亲人?3月29日下午,广州市殡葬服务中心开展“殡仪馆公众开放日”活动,开展市民群众走进中心内的殡仪李发均名家工作室、护理房、众开最后站追思会等,放日近距离了解殡葬一线工作流程,活动零距离感受生命“最后一站”。生命

  参观过程中,广州馆公感受工作人员详细介绍了丧事办理的开展基本程序、“一件事一次办”联办服务、殡仪殡仪服务商品的众开最后站收费公示情况以及殡葬基本服务费用减免的政策等。活动还通过价格公示栏、放日减免流程宣传栏,活动派发惠民单张、生命《羊城白事一本通》等资料,广州馆公感受详细解读殡葬服务。

  李发均名家工作室由广州市殡葬服务中心首席专家李发均带头开展各项3D遗体修复业务。工作室为办丧群众提供技术含量较高的特殊修复服务,满足部分家属特殊需求。据介绍,3D遗体修复项目借助“数字建模系统”,生成面部三维立体图,通过3D打印机打印出面部模具后,整容师采用不同工艺流程进行后期加工化妆,能够较准确、高效地还原逝者面部轮廓,达到逝者生前的“自然状态”。该技术还可以修补身体残缺部分。

  在护理房,入殓师向公众展现对遗体(模具)的护理服务的整套流程。遗体护理最早可追溯到我国古代夏商时期,距今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考虑到不少逝者家属在亲人病重期间、弥留之际疲于奔波,甚至没有机会好好告别,广州市殡葬服务中心通过装饰护理室环境,丰富护理服务内容,让家属能在整洁温馨的环境中观看、参与到为逝者沐浴、护理等环节,借此怀念与逝者的点点滴滴,从而找到情感的抒发口。

  当天追思会活动中,市民群众还接触到别开生面的“天堂信箱”。广州市殡葬服务中心自2007年创新推出“天堂信箱”活动以来,吸引了许多办丧群众参与,每年收集到“寄语”天堂亲人的信件、卡片数千份,通过举行简单而又庄重的“天堂信箱”升华仪式,将信件“投递”给逝去的亲人。

  据了解,3月29日至31日,广州市5家殡仪馆分别组织开展“殡仪馆公众开放日”活动。市民群众、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行风评议员逾200人参加。

  南方网、粤学习记者  陈伟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