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力拼经济|“虾界顶流”背后的王牌经纪人

  编者按: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虾界顶流经济大省要真正挑起大梁,全力为稳定全国经济作出更大贡献。拼经广东坚持稳中求进、济背经纪以进促稳、王牌先立后破,虾界顶流切实扛起“挑大梁”的全力政治责任,坚定不移推动高质量发展。拼经

  2024年广东两会期间,济背经纪南方网、王牌粤学习客户端推出《全力拼经济》系列短视频,虾界顶流聚焦海洋经济、全力“百千万工程”、拼经先进制造业等相关领域人大代表,济背经纪讲述他们在全力拼经济过程中的王牌新作为、新突破和新贡献。

  湛江,位于中国大陆最南端,地处热带北缘,气候温暖,海岸线绵长。这一独特的地理气候特性,造就了这片多姿多彩的海洋生物聚集地。当地人依海而生,向海而兴,水产总量多年蝉联广东省首位,水产业也成为湛江极具产业集群优势的支柱产业。

湛江海域

  以虾为例,全国十条虾中就有六条来自湛江。广东省人大代表、湛江市水产流通与加工协会秘书长岑坚称赞说,当地对虾形象好,有真本事,会包装,堪称“虾界顶流”。事实上,这位与水产品打交道已有20年的人大代表同样深谙湛江对虾加工贸易之道,称得上是“顶流”背后的王牌经纪人。

  平日里,岑坚最关注的是当地水产品价格,“如果价格好的话,产业链各个环节都有钱赚。”每天,他走访水产企业、养殖工厂和交易市场了解最新的水产价格,定期公布各类水产品工厂收购报价,让渔农在养殖过程中增强信心。如遇价格过低,他便仔细研究是在哪个环节出现问题。岑坚常说,必须要到企业、基层去了解情况,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中国对虾之都”

  有全国最完整的产业链

  “全球对虾看中国,中国对虾看湛江”。在湛江众多水产品中,对虾是一个典型代表,一张亮眼的名片。

  “虾的生长温度为22-26℃,湛江的水温尤为适合虾的生长,质量非常好。这是湛江独有的自然优势。”岑坚说,“早在上世纪80年代,湛江有万亩虾塘,养殖之风兴盛,其养殖虾产量占全国60%。”

  凭借几十年的积淀,湛江汇聚了大大小小200多家对虾相关企业,形成从种苗、饲料、动保、养殖,到加工、出口、加工机械、包装的全国最完整的产业链。

  如今,湛江对虾种苗产量、养殖面积、养殖产量、饲料产量、加工规模、出口量和交易额七项指标均居全国各地级以上市第一。这座海湾城市成为了国内和东南亚最大的生产基地和交易中心,是名副其实的“中国对虾之都”。

连片的池塘养殖

对虾加工

  好原料作基础

  以高质量、严要求打造品牌

  “在加工领域,全国南美白对虾深加工产品70%-80%来自湛江。”岑坚介绍,“湛江以好的原料为基础,通过持续的产品研发和产业升级,以高质量、严要求来取胜。”

  在湛江港洋水产有限公司,虾滑是该公司对虾深加工的拳头产品。研发工程师刘胜林在车间指导工人如何搅拌虾滑。即便是同样的配料,添加次序不同,虾滑口感也迥然相异。

  刘胜林今年50岁,从事虾滑加工已有近20年。作为当地第一批虾滑研发的工程师,刘胜林表示,虾滑要做出嫩滑、富有弹性的口感,保证色香味俱全绝非易事。刘胜林回忆,“有时候每天需要试验品尝十几种虾滑口味,工作时间长达14个小时,特别紧张时甚至通宵达旦。不断试验,不断吸取市场反馈意见。”

  在严要求方面,岑坚表示:“从塘头到餐桌,我们做好对虾产品生产环节的检测,每个产品的来源我们都做好跟踪,形成档案。每一条虾来自哪里,都有可追溯体系,经过严格检测,标准与国际接轨。”

对虾产品生产中做好严格检测

  如今,来自湛江的虾滑产品已经走进全国各地连锁火锅店、餐饮店、饺子品牌企业等,也通过电商走上全国各地食客的餐桌。

  岑坚坦言,当前湛江对虾产品还存在品牌力不足的问题,专业人士及水产销售端知晓,但是消费者不甚了解,我们要继续打响湛江对虾的品牌,告诉消费者什么样是好的虾,好的虾是怎么来的。

  “全球水产采购基地”

  让中国标准走向世界

  湛江是“一带一路”海上合作支点城市,水产是湛江“走出去”、融入“一带一路”的产业名片。湛江水产对外开放合作步伐日益加快,对接欧美、东南亚等外国市场日趋成熟,被国际最具权威的第三方认证机构SGS评为“全球水产采购基地”。

  记者走进广东泷泽食品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泷泽食品)车间,可闻到一股淡淡的面包香气。冷冻、蒸煮、漂烫、裹粉、预炸……生产工人正有条不紊地忙碌着,一派热火朝天景象。当前制作的面包虾、面包鱼正是该公司的主打产品,出口欧美地区。

正在制作的面包鱼

  早在1986年,该企业在福建福州成立。了解到湛江是全亚洲最大的南美对虾养殖基地,具有独特的原料优势和产业优势,企业负责人选择落户湛江,工厂于2006年正式投产。

  泷泽食品专注水产品出口已有30年。在湛江,类似的水产品出口企业并不少见。岑坚介绍,湛江水产出口企业共有29家,远销欧盟、美国、日本、俄罗斯、韩国、东南亚、非洲等国家和地区。

  值得一提的是,如俗话所言“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湛江不仅将美味的对虾产品带到世界各地,我们还帮助埃及建立整个对虾产业链,从种苗、养殖到加工,这是技术和中国标准的输出。”岑坚介绍说。

  高质量建设海洋牧场

  三产联动协调发展

  湛江三面临海,海洋面积2.1万平方公里,比陆地面积更大。

  岑坚表示,水产品是重要的食物来源,为人们提供优质蛋白。高质量发展蓝色粮仓和海洋牧场,是拓宽食物来源、强化粮食储备、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

湛江海域

对虾产业工人

  如今,湛江水产产业年产值500多亿元,带动就业100多万人,产业工人收入提升,社会效益明显,已成为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的康庄大道。

  岑坚今年提出建议,海洋牧场建设要通过深挖第一产业,带动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发展。首先要加强水产产业集群的建立,建设水产产业园,降低企业生产成本、环保成本和运输成本,增加附加值高的水产品,如养殖石斑鱼、东星斑等名贵品种,提高农民、渔民收入。

  第三产业方面,他则提出要通过渔业带动旅游业发展,打造海洋文化旅游,促进全产业链协同联动高质量发展。

  出品:南方网 粤学习客户端

  总策划:侯小军

  总统筹:金强 张纯青

  统筹:李琳 李晨昱

  策划:申晨 李润芳 许萌萌 汤文诗 何雅柔 农海燕

  编导/文字:李润芳 陈伟峰

  摄制:吴巧颖 陈子天 黄伟明 王东涛 游伟峰

  设计:陈伟红

  通讯员:兰峰 王昊

  校对:梁洁萍